主頁
關於我們
社創教育
社創時間
社創專欄
加入我們
More
把社創帶入學校 培養「social-minded」的新一代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從「死亡」再思「生命」的可能——結連他者的悲傷,一起好好過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把社創加入恆常課程
讓社企成為孕育學生同理心的一扇門
社創關我事?!-社創與教育
教育4.0全球框架:借鑑本地成功經驗創設未來教育的新可能
未來教育的想像:社創所帶來的啟示和意義
世界經濟論壇:教育4.0的來臨──未來教育的想像?
中學生社創教育:讓少數族裔以港為家
【二十一世紀通】若有路我願回家——濁水漂流中的無家者
【二十一世紀通】應試方略——論證機遇多於挑戰
【二十一世紀通】社會創新
【二十一世紀通】讓學生參與課堂
【二十一世紀通】社會vs企業
【二十一世紀通】從閱讀中學習——耕耘閱讀的土壤
【二十一世紀通】獨立專題探究
【二十一世紀通】應試方略——評估措施成效
將社創知識與校本化課程結合
跨界同行,推動社創 促進香港社會福祉
空間創新到教會新想像
以創新方法解決新挑戰
「社創新城寨 @社區 x 學校 x 青年 分享會」: With, By and For youth
2021「十一良心消費運動」正式啟動 全城連線Shop Social.升級版TECM MALL同步登場
從互相認識到互助互惠──社企COP(實踐社群)
擁抱各種可能性的「社創實驗室」
打工以外──社創是出路?
現實可恥,但很有用——社創實踐營2021
十年點滴:擔任知識型義工與義務教練的體會與發現
讓學校成為社創實驗室,助青年多元學習成長
在逆境中建立希望:「創.新路」
休戚與共的社會關係及想像
憂戚與共的社會關係:實踐、推動與反思
轉化第五代青年的關鍵
新常態下的社會創新
深耕細作的社創果實
香港青年與「新貧」
讓經歷轉化為成長的助力
社會效益金錢化
從項目贊助人看效益
社創六部曲:從靈感到轉化世界
社創作為青年人生想像
Z世代:改變未來的社創新力軍
香港的社創教育的新方向:立足香港 面向世界
殘障人士都可以是ACE
銀杏館: 疫症下為貧窮人士送暖
指導同行—轉化式領導的啟示
社創青年領袖成長範式
讓大眾的善心推動城市轉化
我應該從事社會創業嗎?
從「一人公司」看社會企業的發展趨勢
從非牟利機構工作者的角度看社企
社企數碼轉型何去何從?
M.O.V.E.R.:策略性慈善思維與社會效益最大化
香港社創二十年與亞洲社企生態發展
疫下為社企制定經營策略
一個字「創」!
社會企業應該Scale Up還是Scale Out?
累積經年的創新學習:知識、同行與實踐
創業四大成功關鍵
良心消費-兩不一多
一蘭成功秘訣之一:客製化餐單
香港社企發展史
由根源問起 - 社企係啲咩?
如何提高回頭率?- 整體客戶體驗
工作的價值?- 社企的「工作整合」
以消費改變世界
YouTube不只是新一代的電視
密室欺凌 :「廢 」青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