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創體驗工作坊

社創體驗工作坊
透過工作坊的體驗式學習,學生從他人的生命中學習人生的尊嚴。在社創中,學生會明白到弱勢社群不單單是收取者,他們更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和能力充權,在困境中站起來的生命故事。
工作坊目的:
-
開闊學生眼界
-
了解弱勢社群的生活和需要
-
培養對他者的關懷
-
增加對社會的責任感

我們可以為你:
-
選用與教程相關字眼,度身設計配合學校教程的活動
-
節省行政程序,例如聯絡、報價、跟進等
-
增加接觸社企的機會
學校只需要:

暫未有相關項目
社創週
生涯探索, 藝術/體育發展
0923 青年創意伙伴
集合了一群多才多藝的青年創意伙伴,致力為學校、企業和機構提供各類優質的表演及培訓項目,並藉此為青年提供工作機會,讓他們膁取收入和累積工作和表演經驗,協助他們邁向多元化才藝的職涯發展。

STEM/科技教育
BNET-TECH
為樂齡人士設計既安全又實用的科技產品,以科技優化生活。同時,糅合樂齡科技與STEAM「教育從設計思維 X 同理心」,提供編程、立體設計、物聯網等課程,推動「科技改變使生活更方便」的理念。

生涯探索
CAPALA
以自創職業卡牌遊戲、模擬求職活動及撰寫履歷工作坊,提供生涯規劃教育。以幫助青年認識不同的工種與職業,啟發他們思考自身興趣、學習事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及態度,以裝備他們的職場能力,及早規劃生涯和事業發展。另外,培訓殘障人士及待業青年成為活動的導師,善用他們的優勢,彼此尊重,推動社會共融。

德育及公民教育, 生命/生死教育
Cedar Workshop
致力以視障體驗活動增加公眾與視障人士的互動,加深對視障人士的認識和同理心,學習欣賞及接納社會上不同人士的需要和才能,消除誤解,促進視障人士就業和營造關愛共融的社會。

藝術/體育發展
Cultural Playground
致力建立一個推崇種族平等、互相尊重的社會。透過聘請少數族裔人士在本地學校和公、私營機構籌辮各種外展少數族裔文化藝術活動,包括舞蹈、手工藝和烹飪體驗工作坊,協助他們發揮技能及專長,並開創工作機會。此外,促進不同族裔人士彼此的文化認識,建立一個推動社會共融的平台。

可持續發展/環保, 藝術/體育發展
DOSHA Woodcraft
以「與自然同居,給予棄木新生」為宗旨,致力將廢棄木材循環再造,推廣環保教育,宣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並透過「升級再造木」工作坊及出售再生木製品,讓大眾接納再生木,培養環保意識及社會責任,以設計思維提升大眾的創造力。

可持續發展/環保
Dress Green
通過教育活動、升級再造和藝術設計,活用和回 收舊校服和衣物,減少時裝污染問題,構建綠色 循環,推廣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針對紡織 業的式微,僱用已退休的紡織工人,生產和教授 製作舊衣產品,傳授工藝,延長服裝的壽命。長 遠而言,將可持續時裝變成生活習慣。

與工作相關的經歷
Futurist Lab
致力解決弱勢青年因缺乏人脈、機會與經驗,而導致就業貧窮的問題。透過商、社、民的跨界別協作,為弱勢青年提供具頂尖商界質素的一站式及個人化就業支援及培訓服務,教導青年建立及擴展人脈及社會資本,並了解未來工作生涯發展,開拓未來就業模式。

STEM/科技教育, 社區探索
Gamenoodlesoup
遊戲湯麵的創立宗旨是將遊戲帶進學習旅程,讓學習更為有趣。我們希望通過遊戲化方式,將傳統智慧和課程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創新體驗,通過遊戲的力量帶來實質影響。作為微軟教育和Minecraft全球培訓合作夥伴,我們專門製作科技和Minecraft教材,以滿足現代兒童和青少年的學習需求,為他們裝備廿一世紀未來技能。

STEM/科技教育, 世界公民, 德育及公民教育, 生命/生死教育
HOBBYHK(天文教育)
通過舉辦天文教育及觀星活動,推廣天文知識,讓大眾認識天文學的旨趣。天文不只是一門科學,也可以從理性走進感性角度,意會人類渺小,學會珍惜一切,反思生命,擁抱生活。同時亦希望喚起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欣賞大自然。

生命/生死教育, 世界公民
HOBBYHK(生死教育)
以「意義感」理論(歸屬、使命、人生敘事、超越)為生死/生命教育的設計框架,協助現代人認識人生不同階段,尋找和建立生命意義的來源,反思個人的關係、目標和價值。

德育及公民教育, 生命/生死教育, STEM/科技教育
Mealingful
「Make Every Meal Meaningful」-以改善長者進食體驗為己任,透過還原菜式原貌、味道、營養,為吞嚥困難人士提供「色、香、味」俱全的軟餐。此外, 致力支援照顧者,並提高大眾對吞嚥困難及長者生活質素的關注,通過食物創造一個互勉共融的社會。

STEM/科技教育, 文化保育/承傳
Mindful Sparks
秉持正念(Mindfulness)、健康(wellness)與頓悟(enlightenment) 的本地手工氣泡茶廠,致力融合中國的茶和西方的碳酸飲品技術,研發及製作高品質、無酒精、手工精釀的氣泡茶,開發本地優質無酒精飲品市場,締造本地手工汽水文化。

STEM/科技教育, 藝術/體育發展
Mushroom-X
積極研發優質菇菌食材與環保物料,深信「菇菌可以救地球」。力拓STEAM教育,從菇菌工作坊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意識、以及欣賞大自然的美態。長遠而言,保障糧食供應和食品安全,締造真正具可持續性的世界。

藝術/體育發展
My Concept Event Management
My Concept讓青年因學習跳舞而變得有目標,Mia與在My Concept認識幾位的朋友組成了一個舞團(Hottie’z),更在一年後獲得全港亞軍。但Mia絕不誇口自己有天份,只是靦腆笑說:「學的長短不是問題,重要是勤力,那些日子我幾乎每日也在練習和跳舞。我音樂感不足,就從基本學起,每日聽拍子,聽到熟為止。」除了練就一身好舞技外,還展現出一副比同齡人堅毅、謙遜和成熟的氣度。Mia不是唯一成功例子,只要有平台,青年就有出路。

STEM/科技教育
OASA HK
作為培育人才和孵化初創企業的平台,致力推動數碼科技及航天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讓香港成為太空發展中心及智慧城市。同時,建構「新太空經濟」,為青年提供機會和資源與各國交流,培養他們進入「新太空經濟」,並把握其發展機遇,使大眾皆能得益於太空經濟發展。

STEM/科技教育
OriginBit
致力融合資訊科技於社會影響及創新,並為特殊學習需要青年和待業者提供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職業培訓及就業機會,賦予學習機會和發展自己的技能給每個人。同時,參與商界、社福機構,以及社會企業的商業資訊科技項目,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STEM/科技教育, 德育及公民教育, 生命/生死教育
Re:learn
致力透過AR / VR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嶄新的遊戲化STEAM學習體驗,以滿足新世代的學習需求。同時,Re:learn亦積極聘用殘疾人士擔任導師的角色,以VR技術協助他們跨越身體限制,投身教育行業以推廣共融訊息,帶來多元的工作機會。

可持續發展/環保
Retrovert
以「回收,再利用,再創造」為宗旨的本地二手衣物網上買賣平台,向大眾收集二手衣物,推廣綠色時尚,鼓勵更多人實踐可持續生活,並引起對時尚污染及全球化問題的關注。同時,為弱勢女性青年提供職業培訓及實習機會,裝備她們進入時裝、網店、數碼行銷、活動統籌等相關行業,期望她們從中其提升自信及找到方向,收穫從內而外的成長。

生命/生死教育
Time Capsule
「記下故事,留下時光」,提供故事紀錄及寫作培訓服務,培訓不同專長人士成為故事紀錄員,記錄社會上不同人物的故事,以影片或文字方式呈現,為人物留下足跡,從人物看時代變遷,令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被訪者。

德育及公民教育, 世界公民, 社區探索, 文化保育/承傳, 藝術/體育發展
WEDO GLOBAL
透過與不同文化背景人士規劃和安排多元文化互動教育活動,包括少數族裔交流之旅和多元文化工作坊,提升參加者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溝通能力,推廣社會共融。社企同時培訓少數族裔成為文化大使,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提升其自信心和對自身文化的了解。

藝術/體育發展, 社區探索, 生命/生死教育, 德育及公民教育
WePaint
透過藝術活動,培訓及支援自閉症人士,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發掘其創造力和藝術才能,推動個人成長。另一方面,讓外界了解自閉症人士的潛能和需要,建構共融社會。

德育及公民教育, 藝術/體育發展
iBakery
專門聘用及訓練殘障人士,為他們提供烘焙及餐飲行業的培訓和就業機會,懂得服務大眾,並提供吃得安心的健康美食。此外,讓社會認識及認同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推動「不同能力、同一熱愛」的共融理念。

德育及公民教育
iEnterprise
為殘疾人士和貧困社區開發就業平台,釋放被忽視的生產力以創造社會影響力,並讓下一代了解社會共融的重要性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向社會各界推廣社企、商界及慈善的「三方合作」模式和推動無障礙科技,以達致網絡無障礙的願景。

文化保育/承傳
傳耆
揉合傳統智慧、現代元素和數碼營銷策略,以 O2O(Online to Office)形式弘揚傳統文化。透過媒體報導、舉辦工作坊、產品銷售,呈現中華文化中的精神價值和內涵﹔另一方面推廣「Active Ageing」的平台,締造連繫兩代的橋樑並傳承手藝。

生命/生死教育
動識童樂園(EduAnimal)
主要為來自低收入家庭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設計以兩棲、爬蟲、甲蟲類動物為主的非主流教學,透過教育推廣動物自然科學,並且學會尊重生命,促進人寵共融。

藝術/體育發展
姊妹工房
結合婦女的智慧、故事和傳承,打造自家的手藝工房,以「一雙巧手,承傳自家智慧及手藝」。並透過聘請及培訓基層婦女成為手藝活動導師或生產員,協助婦女發展個人潛能,建立自信、自主、自立,促進婦女友善的社會。

藝術/體育發展, STEM/科技教育, 與工作相關的經歷
我們製作(D.E.C.T Production)
以「邊做邊學」的形式,為雙待青少年提供就業及培訓機會。透過學習攝影、剪接、收音、微電影製作等工作,發掘自我,並獲得專業製作的技巧和工作經驗。同時,透過參與社會各界的拍攝及創作,藉媒體向大眾推廣社會責任。

藝術/體育發展
手晴家
為生活在困乏之中,卻礙於照顧子女而無法外出工作的新來港基層婦女創造具彈性工作時間、並可在家進行的機會,讓婦女可以賺取收入的同時照顧小孩,亦協助她們尋回自信、突破自我,體現以「手」創造希望、及以「家」為本的理念。

文化保育/承傳, 與工作相關的經歷, 社區探索
漁樂.無窮
與本地漁民合作發展本地漁村文化及生態導賞、結合不同教育主題的體驗工作坊,增加大眾對漁民文化與本地漁業的認識和支持。同時培訓退休漁民及有志人士成為生態及文化導賞員,承傳本地漁業。

生涯探索
炮循路路通
以「拓闊認知.玩物立志」為宗旨,打通交通與教育兩個專業,將巴士、鐵路、海陸空等元素融入學科教材和活動中,並打造以巴士為學習主題的「巴士教室」,模擬巴士的真實情景,以興趣作為切入點為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提供有趣味的學習平台,擴闊眼界,達致全人發展。

生命/生死教育, 藝術/體育發展, 生涯探索
瑜樂伽
為樂齡人士設計和提供瑜伽課程,協助長者管理自己的健康,從瑜伽修習中改善身、心、社、靈的全面健康,達到「健康又長壽」。並透過「長者都能練習瑜伽」的實例,打破年齡和角色定型,推廣長者的正面形象,促進跨代共融。

德育及公民教育, 與工作相關的經歷
睿程
以「人本設計」的理念為長者、身障人士度身訂造無障礙服飾,讓他們不再受年齡與身體狀況所限,也能穿上華衣美服,活出自信與尊嚴。同時,作為本地製衣廠,會支援基層婦女及身心障礙人士就業並提供彈性工時,鼓勵他們發揮所長、建立自主自立人生。

社區探索, 與工作相關的經歷
社創小主播
透過深入淺出與互動的方式,了解記者和主播的日常工作。配合學校課程指引,藉著發掘身邊社區及社會的小故事等創新角度,提升學生思維技巧和創意,並培養青年有系統地蒐集、整理和分析資訊的能力,同時反思可如何回應社會需要。

藝術/體育發展
精英社企(Elite SE)
以「走入邊缘,帶出精英」的信念,聘請及培訓邊緣青年成為泰拳教練,磨練出毅力和奮鬥精神,同時協助他們改善情緒及被社會邊緣化的問題,培養正面的人生觀。此外,以泰拳作為動態心理療法的媒介,透過拳擊訓練舒緩青少年的精神壓力,建立良好的身心健康,強化抗逆能力。

社區探索, 世界公民, STEM/科技教育
細讀工作室
致力推動文化藝術的教育創新,提供不同文藝領域的專題學習活動,回應社會趨勢及未來人才需要。在資訊爆炸、人工智能的時代中,強調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學習,培養人文學科方面的共通素養與主動學習能力。

可持續發展/環保
綠行俠
秉持堅守環保、方便的原則,專門透過回收活動、環保工作坊、銷售等方法提供可持續的環保方案,推廣環保工具及宣揚環保生活,讓大眾體會「少一點浪費,多一種可能」的精神,達至珍惜資源、減少浪費、惜物重用的目的。

藝術/體育發展
花樂誰家
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屬下其中一家的社會企業,以惠及環境、療癒身心為目的。一方面回收鮮花以製作乾花製品,延續花朵生命周期及價值之餘,培養美感觸覺和環保意識;另一方面為基層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及培訓,並通過花藝活動推廣以花藝舒緩情緒。

生命/生死教育
融樹頭創意藝術文化基金會
致力融合不同的表演,像樹一樣發揮和擴展,並提供藝術教育、進優課程、活動設計,以及藝術表演、策劃等服務,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發掘潛能,推動和實現教育及創意藝術。

社區探索
街坊帶路
以社區的實景設計社區探索活動,以及培訓街坊成為導賞員,帶領不同人士探索社區,細味各個社區的獨特之處。同時,藉著親身體驗和互動引起對不同社會議題的反思,提升社區凝聚力,並希望締造以街坊為本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

德育及公民教育
語橋社資
以語言作橋樑,連繫不同社群,包括聾人和健聽等社群,以及連繫不同知識和力量,推廣「手語雙語」及「共融教育」。以語言學研究和前線服務經驗為基礎,發展各項手語及口語雙語培訓及社會企業項目,提升各個有需要群體的語言、認知、溝通及人際相處等能力,提倡接納、尊重和欣賞社會上不同群體的獨特之處,建構無障礙的多元社會。

STEM/科技教育, 德育及公民教育
輪椅體驗(Wheel Real Experience)
以輪椅使用者角度,結合科技、工程等元素設計並生產便利生活的科技智能產品,以便他們在夜間行駛和求助。提升公眾對輪椅的認識及了解使用者所面對的困難,培養關懷意識。同時聘請肢體殘障的程式設計師,樹立「傷健共融」的工作環境,協助個人和事業的發展。

生涯探索
金齡薈
以金齡人士的自身經歷為書,為青少年提供「有得揀」的另類生涯探索體驗。透過與金齡人士直接相處和交流,製造一個兩代互相學習和啟發的平台,協助青少年思考自己的目標及夢想,同時促進跨代共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