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業運動是一場由社會創業家、知識型義工以及受助者共同推動的運動,其對現存社會最大的質疑就是資本主義中必然是企業/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想像和迷思。社會創業運動的定位及性質是要作為公民社會的一員在面對資本主義社會與代議政治所產生的問題時積極回應。透過進入和利用主流的經濟模式,社會創業運動冀望補救市場制度的不足,修正資本主義的過度發展,尋找市場以外的答案和可能性。社會創業運動的目標是為社會提供持續及具有轉化效果的生活模式,還原人的基本價值。
透過與參加者講解不同社會企業的運作或社會創新實踐的例子,以及持續的企業營運以及創新性的社會行動,達到從根本讓弱勢社群受惠和並得以充權。在社創校園計劃中,參加者會學習不同的營商工具,並強調創意解難,以不同的創業故事挑戰參加者現有思維,突破隨從思維的框框,期望他們能學效成功社會創業家,以創意回應香港不同需要。
同時,我們以社創故事作引子,激發青年對社會及生命的想像。故事不只是一種文學體裁或一種表達方式,故事更牽涉自我塑造與社會生活的本體條件。透過組織不同人物和事件,說故事者建構一個故事,說故事者和聆聽者可以在故事中感受「共同性」。共同性不單是一種文化和身分認同,更可以是深藏於人心底那份人性、價值和生命的召喚。
十年間的嘗試
社會創業是一個有雙重特性的存在,它一方面通過經營商業活動來營運,創造經濟價值,另一方面卻又同時為一些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創造社會價值。而社會創業在世界各個地區的發展,都會因應當地的處境及驅動力,孕育出不同的運作發展模式。致力研究和發展歐洲社創及社會投資的智庫Young Foundation指出,社會創業由靈感到系統性變革一般需要經過六個步驟。而我們亦針對本地年青人設計出一系列活動,並傳授相關社創知識,陪同青年完成社創之路,一步一步由靈感階段設計社創點子,到進入初創及持續階段,成為可持續的社創計劃。
第一曲:靈感階段
讓青年了解社會正在發生甚麼事、社會上有甚麼問題、弱勢群體的需求,以及為甚麼要創新等,點出需求及希望藉創新達致的目的。為此,社創校園與不同大專院校設計出社創課堂、為中學生舉辦營會等活動,讓有志投身於社創的年青人有系統地學習一套社創知識。
「小想法 · 大改變」比賽
自2014年起,社創校園一連舉辦五屆社創青年訓練營,營內同時設有「小想法 · 大改變」比賽環節,讓學生透過營會的學習和體驗,勾畫出一個社創計畫的雛型,並在小組導師指導下完成比賽。這些來自中學生的構思和計劃書獲來自政府、大學、商界及社福界的評判高度評價。
經濟學者指出,較富裕的人追求的是具創意或挑戰性的事業。因此,這個比賽為同學所帶來的刺激,是一種操之在我的滿足感,遠勝於躺在沙發上聽音樂的被動式休閒。不少參加者在吸收知識和實踐後,對弱勢社群的關注度及運用創意回應社會問題的認識也有所提升。這正是社創所帶來的兩種轉化,既讓被看貶的年青人重拾自信,活出夢想,轉廢為能;同時,讓精英勇於挑戰,以樂趣換取人生的滿足感。
中學生做社會創業家-首個獲社創基金撥款項目
2017年「小想法 · 大改變」比賽冠軍-「密室欺凌」體驗館,是全港首個由高中生構思,並在大學生及知識型義工指導下成功申請社創基金(經協創機構社聯)$100,000 作創業體驗。幾位同學來自香港鄧鏡波書院,透過不同的培訓及遊戲體驗,設計出以遊戲和體驗館方式處理校園欺凌問題。
在訓練營中,同學,思考社會上的貼身問題,因而萌生宣揚「向欺凌說不」的念頭。「身為青少年,最容易發生和面對的就是校園問題。當時有其他參加者分享第一身感受,包括自己曾經欺凌別人,或曾被欺凌。加上不少新聞都曾提及校園欺凌事件,如走廊上的暴力行為等,因而促使我們關注這議題,以及希望校園,以至社會都能改善欺凌問題。」
香港每7個青年有1個想創業,坊間資源眾多。但年青人卻未必掌握創業的方法,故輸多贏少,反而打擊信心。我們透過大學、商界、社企界及政府的多方協作,讓年青人了解社會不同群體需要,又教授他們創業的技巧,由撰實計劃書到能夠進行試業體驗計劃,踐信於行,以行動關心社會。而透過創業的體驗,年青人加速成長,更能了解自身志向,日後右手打工,左手創業,又或全職創業都無往而不利。
第二曲:提案階段
教導青年以市場調查(Marketing Research)的方式,運用所得的資料及數據,有目的和系統地搜集、記錄、整理有關市場營銷信息和資料,分析市場及社會情況,瞭解市場的現狀及其發展評估社會和計劃所惠及對象的需要,就可行性、針對性、創新性、社會效益等設計新的對應方案。
社創實踐營
有別於「社創青年訓練營」,參加者在社創實踐營中將與一所社會企業作配對,在其協助下構思一個具盈利能力且能針對社會問題的社創方案。參加者在營會當中會接受創業和社創相關的深入培訓,讓他們學習各種創業和管理技能,如推銷、公關與營銷,盈虧平衡點計算,然後在比賽中匯報他們的計畫。
經評審選出最可行的方案為冠、亞、季軍,並直接獲贈 $10,000至 $30,000獎金把點子試行;而其他具潛力的方案,則會在大會及知識型義工協助下申請坊間不同的創業起動基金。藉以「社會創業」為目標,讓參加者勾劃出一個社創計畫,以營會作為實踐平台,讓年輕人能「踐信於行」,將來在兼顧學業之餘,亦能發展創業夢。
權智社創及可持續發展獎
權智社創及可持續發展獎為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創體驗計劃之內,比賽涵蓋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的元素。學生於兩個月期間參與不同主題的訓練和接受導師的指導,最終完成了各自的項目營運計劃書,並於比賽分享會中匯報成果。在兩個月的學習過程中,參賽同學都以正式營運項目為目標,利用創新意念解決社會問題,學習對社會責任的多角度思考,有利一些社創意念及短期項目的萌芽及實踐,長遠而言以正式營運的企業為目標發展。權智社創及可持續發展獎冠軍可獲贈現金獎港幣$10,000及啟動基金總額最高港幣$20,000;比賽另設有優秀項目計劃獎,獲獎隊伍也能得到啟動基金總額最高港幣$10,000。
第三曲:原型階段
向成熟且具創意的方案批款起動資金($10,000至$100,000),讓青年以原型形式測試點子,在反複嘗試中完善計劃,練習風險管理和與對各方溝通,並善用各方的網絡資源,改善問題。每次嘗試後,亦有導師與各組進行檢討及計算社會效益,反思計劃的成果,為下一步做好準備。
羅桂祥青年社創日
獲羅桂祥基金贊助,我們與大學、商界、社企界及政府多方協作,舉辦羅桂祥青年社創日。「羅桂祥青年社創日」除了舉行當屆的「小想法 · 大改變」決賽及「創業實踐」比賽,亦會邀請成功獲得不同基金或社企支持的社創項目分享創業實踐的成果和實踐點滴。在2018年的羅桂祥青年社創日,三組成功試業的組別──密室欺凌體驗館、LAY匿實體屋以及Life Remote亦移師中大,讓各校師生嘗試及參觀,共證青年社創成果。
創新園
2020年初,豐盛社企學會成為社創基金轄下的協創機構,開展「創新園」計劃,致力為15至25歲青少年提供一個孵化社創新點子及孕育夢想的平台,旨在幫助青少年發揮創新潛能,構思創新點子及具創意的方案,以解決目前的社會問題,並為弱勢社群紓困。創新園會為青年提供創業啟動資金、商界導師與友伴同行、共享工作空間、專業知識培訓、創業家交流活動以及創業期間的支援服務等。
創業是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大部份創業初哥,尤其是青年人投放太多時間擴張規模,天馬行空,愈多愈亂,結果無法收科。因此創新園在不同課堂中,為青年提供一系列思考和可供操作的工具文件,讓他們能簡單地依從這些工具,了解創業的必要思考進路,助他們從無到有完成創業的步驟。
第四曲:初創及持續階段
當計劃已開始成熟,青年創業者就需要構思如何將原型發展成在經濟、社會效益及實際操作上可持續的社創計劃。到這一個階段,我們會協助參與青年尋找合適的配對基金,並且設計一個3至6年的營運及收支平衡方案。
創新園2.0
2023年起,創新園2.0更新了申請資格,同時增加了以社會創業家為中心所設計的不同支援服務及資助資金上限,為不同階段的社創項目提供資金、社創知識培訓、跨界別網絡和業界交流平台等支援, 配合靈活彈性的孵化計劃,協助社會創業家配備經濟、策略、社會和文化資本,以建立可持續、可規模化和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持續解決香港貧窮及社會孤立問題,擴大其社會效益。
第五曲:擴大規模階段
當完成初創階段,創業者能完成關鍵指標,並充份了解市場生態,就能擴大社創計劃規模,將團隊、業務擴張,使其成長。到這時期,市場、政策等專業領域亦會支持此項計劃,並協助廣傳構思。
社會創業家的初衷當然希望所創辦的社會企業能以財務自足的營運模式,持續地關顧受惠群體或回應社會需要,但不少社創家的目光不止於此,當界別已經走進了社會企業3.0、「從好到大」的階段,業界一直討論社企可以循哪個方面發展,才能令整體社會效益最大化(Social Impact Maximisation)。
The J.W. McConnell Family Foundation於2015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除了業界時常提到的擴散效益(Scale Out)及擴大規模(Scale Up)發展模式外,報告還提出深化效益(Scale Deep)模式,意思是通過影響大眾故有的想法或文化根源(Impacting cultural roots),從根本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或待遇,間接減低社會成本。
第六曲:系統性變革階段
要達到深化效益,除了需內化社創家,當然還得推動整體社會的轉化。
社創家可以結合社會上不同的資源及創新,變成一個新的模式,對抗或填補現時社會的問題或漏動。經過長時間發展,由私人領域的改變擴大至公共領域,並帶動持份者重新設計或建構整個系統。系統性變革受不同的元素互相影響,包括社會行動、營運模式、法律及條文、數據及基礎架構和創新思維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