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讓孩子自主參與:兒童參與階梯

你能否辨別學生在參與活動或決策時,是否真正有效地參與其中?在兒童參與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常常主導了事件的發展和兒童的意願?


Roger A. Hart 根據 Sherry Arnstein 提出的公民參與階梯,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提出了兒童參與階梯模型,將八個層次應用於兒童參與的活動中,強調兒童的參與、委身和賦能等不同的程度。


兒童參與階梯

第一層-操控 (Manipulation):在這一層,兒童被利用來支持成人的目標,缺乏真正的自主性。

第二層-裝飾 (Decoration):兒童在此僅僅作為象徵性存在,未能實質參與,形同虛設。

第三層-象徵性參與 (Tokenism):兒童的參與看似存在,但實際上缺乏影響力,僅是形式上的參與。

(第1-3層為非參與)


第四層-被告知的諮詢 (Assigned but Informed):兒童在這一層級中接受適當的資訊,並參與被指定的角色,雖然有參與,但缺乏選擇的自由。

第五層-成人主導的計劃,兒童有諮詢權 (Consulted and Informed):兒童能夠提供意見,然而整體計劃仍然由成人主導,兒童的聲音未必能夠真正影響決策。

第六層-成人與兒童共同決策 (Adult-initiated, Shared Decisions with Children):在這裡,雖然是成人發起的計劃,但兒童與成人平等參與決策過程,形成真正的合作關係。

第七層-兒童主導,成人協助 (Child-initiated, Shared Decisions with Adults):兒童在這一層級中主導整個過程,成人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以促進兒童的自主性。

第八層-兒童完全主導 (Child-initiated and Directed):在最高層級,兒童擁有完全的控制權,能夠自主決定所有事項,實現真正的自我主導。


根據UNICEF的兒童參與階梯理論,兒童在最初的三個層級中,往往被動地接受成人的指令,難以展現真正的自主參與。唯有從第四層級開始,他們才能逐漸與成人建立合作關係,最終達到由兒童完全主導和掌控的最高參與境界。


賽馬會成長「機」地中,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可以達到第七層的參與,學生透過為期24節的體驗式社區創業(CEO)課程、線上環球學生交流活動及實驗概念市集,自主設計並主導他們的社區服務學習項目,以幫助周邊社區。學生小組自行決定項目的主題、對象、方式等,而老師則從旁提供協助。學生亦需要提交變革創新方案並以團隊形式展示他們的方案,每位學生將獲得140元的種子資金,以實踐他們的社區服務項目,從而真實地影響他們的社區。


期待未來教育下,更多老師和家長會聆聽和重視孩子們的想法,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參與和決策,在自己的舞臺發光發亮。

SEnSE_LOGO

主辦:

FS002_logo-03.png

曾資助本計劃:

LKS Logo.png

聯絡我們

電郵:

​電話:

​傳真:

地址:

       

sense@fses.hk

6371 9951 Evony Tsang

​3020 9598

香港中文大學梁銶琚樓301室

九龍土瓜灣道86號順聯工業大廈3樓B室

(豐盛社企學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