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社創專欄
Search


社創教育培育 21 世紀青年
在全球化年代裏,全球各國間的訊息流動快速,交流頻繁,促進跨國間的團隊合作,形成相互依存關係。各國為了培養未來公民,讓新世代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與生活,紛紛提出以素養為核心的 21 世紀教育政策革新。縱觀各國教育關鍵素養,包括:品性(character)、公民素養(citi...


可操作化的社企市場營銷規劃
我早陣子為豐盛社企學會一年一度的良心消費運動,主講了三場社企市場營銷的能力提升培訓(capacity building)夏季課程,講授可操作化的市場營銷規劃(Marketing Operationalization),來上堂的都是社企的主要營運團隊成員或創辦人,有超過50間...


讓香港聽到社企的故事
年紀邁老的主婦生活百無聊賴,文憑落榜的青年前途渺茫,先天的智障人士不善交際。在社會充斥著不同的「以為」及偏見之下,這幾組文字大概不會讓你有任何違和感,但「其實」你我都知道所有事都並非絕對。 弱勢社群不一定是需要依靠他人的收取者(Taker),當他們獲得穩定的工作,有足夠開支...


社會創業帶來幸福
現時豐盛社企學會正在收集香港社會創業者的意見。根據初步的問卷數據(30 份),他們的平均年齡為 33 歲。然而,他們在創業前的人生滿意度,在 0 分到 10 分中平均是 6 分,與香港人的平均人生滿意度一樣;但在創業後,人生滿意度升至 7.8 分,升幅是 30%。...


中小學生「玩」出關懷,建網絡社企村
有朋友說,不論那個年代的人,都曾經做過小朋友。而每一個小朋友都鍾意「玩」;所以「玩」是跨代之間的共通語言。即使年代不同,科技水平極度懸殊,但運用「玩遊戲」,還是可以把不同的人;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年紀的人拉在一起。「玩」甚至把年輕人與社區連繫起來;與社區的傳統、文化、歷...


青年轉化被迫學習與自主學習
現今青年從小便有一個固定的學習時間表,上課、補習、課外學習、測驗考試……讓年青人感到沉重的壓力而非動力!研究數據指出,香港年輕人的生活滿意度只得 6.4 分,在全球最好學業成績的地區排名尾二,屬於「精神貧窮」類別。年青人的生活裡只有競爭和壓力,鮮少出現快樂和夢想這四個字。成...


社創共融 推動女性充權
說起少數族裔女性,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披著頭巾、留守家中、沉默寡言等形象,記得七年前的我也帶著相同的觀念,帶著好奇發掘看似與我們很不一樣的她們。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數據,少數族裔人口約84,875人,佔全港人口大約1.15%。當中南亞裔的社經地位較低,政策介入前,南亞裔...


多元化與包容性 (D&I) 如何成就企業未來
「多元化與包容性(Diversity and Inclusion)」(D&I) 是近年企業會議中的熱門話題,根據普華永道(PwC) 2016年9月發布的一項全球普查報告顯示,有64%的企業行政總裁表示已經落實了具體的多元化措施,另外13%的管理者預計在未來一年將採取行動,落...


YouTube不只是新一代的電視
你有沒有聽過身邊年輕人說,未來的夢想或「我的志願」是要成為YouTuber?可能聽過。可能未聽過。而當你第一次聽到「我的志願」是YouTuber時,不知道會有甚麼感覺呢? 那些年我們的「我的志願」,可能是醫生、律師、工程師、會計師。又或是消防員、警察、老師。那段時間「興」做...


社創營背後的魔法
社創營今年已是第5年,每年營會學生都會 構思社創方案扶貧助弱,有些更獲贊助正式實踐。參與的中學生大多樂而忘返,每每願意回來參與成為營會義工,更於去年 開始自組成學生籌委會,籌備新一年的營會。很多參與學生的家長、老師、義工都對這個營嘖嘖稱奇。試過有一家長說兒子參加營會後竟與她...


社創的意義(1)— 智力挑戰與冒險精神
社會創新在香港近年成為一個新勢頭,我與團隊在2016年成立社企「共廚家作」,以共享閒置廚房,協助家廚發揮手藝,讓大眾品嚐家作味道,這創新模式以共享經濟的理念創造了良好的反響。前後有20間餐廳或公司參與,研發超過100款產品,當中27款成功獲顧客認受持續推出,故事被多間媒體報...


社企創造共享價值
2011年,波特(Michael Porter)及克萊默(Mark Kramer)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的概念。內容是透過解決社會問題去賺錢,途徑是創造新産品獲利、或改變內部運作去減省成本,但增加收入對盈利的影響遠...
bottom of page